>>您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2020 -> 自治區總工會 -> 風采展示
      趙惠娥: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2021-01-06 10:49:45   
      2021-01-06 10:49:45    來源:寧夏日報客戶端

       

        “為人民辦好教育,做好教師,一輩子干好一件事,這是我為之奮斗的理想。今后我會把勞模精神貫徹到教育教學當中,為社會培養更多合格的接班人。”1月5日,參加了自治區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后,全國勞動模范、寧夏理工學院院長趙惠娥表示。

        “當時學校剛開始招生,只有兩個財會班。戈壁灘上沒有一棵樹,沒有一株草,到處坑坑洼洼。”趙惠娥至今清晰記得她剛來到學校時的情景。1986年,趙惠娥大學畢業被分配至建立僅一年多的學校,從教師到校長,見證了學校發展歷史,是學校一代代拓荒者中的典型代表。

      趙惠娥.JPG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建校時,政府只給學校5000元開辦費,急需社會各界的支持。1995年,學校十周年校慶,一個企業答應給學校5000元的支持,讓時任校長助理的趙惠娥去財務室取支票。會計把支票填好,遞給她時,突然狠狠地把支票摔在地上說:“好好乞討吧!”當趙惠娥默默彎腰撿起支票的那一剎那,她的眼眶里滿是淚水。

        后來在每年區、市兩會上,作為人大代表,趙惠娥除了認真履行代表職責,她還抓住了為學校節省開支的良機:每次分組討論會后,她就收集代表們沒有用完的筆和紙,打包拿回來后,學校半年的辦公用品就解決了。自治區、石嘴山市幾個單位搬遷時,她都老早通過各種關系,把這些單位退下來的舊辦公桌椅拉到學校派上用場。

        建校伊始,趙惠娥就咬定辦應用型大學、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方向。學校三次更名,兩易校址,2005年升格為本科普通高校。學校升本之前,趙惠娥就向社會表明了自己的辦學方向,不以盈利為目的,為當地經濟建設培養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學校的一切收入,除教職工正常的工資開支、教學科研管理費用之外,全部都投入到了學校的建設發展中。

      趙惠娥校長與德國鋼琴家沃爾夫綱·格萊姆瑟合影.JPG

        2008年,學校遷到新校址,占地面積1500多畝,水域面積3900余畝,建筑面積34萬多平方米。學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學校的建設發展,改變了當地的教育格局,填補了石嘴山市無高等教育的空白。

        寧夏理工學院的校訓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趙惠娥沒有一天不在思考琢磨學校的發展。在趙惠娥的奔波下:

        2012年,自治區和石嘴山市兩級人民政府分別出臺了扶持寧夏理工學院建設發展的意見,為學校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3年,教育部決定,同意由東北大學對口支援寧夏理工學院,為學校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2014年,自治區人民政府按照政策要求化解了學校的債務,結束了學校長達20多年負債辦學的歷史;

        2015年,學校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2017年,教育部再次決定,由浙江工業大學對口支援寧夏理工學院,使學校發展進入快車道。

        ……

        趙惠娥的目光不僅盯著國內的名校,還以國際視野探索學校的發展。近幾年,寧夏理工學院先后與美國加州富樂敦州立大學簽署合作協議,與日本城西大學簽訂了聯合培養項目協定書,這些都為學生出國深造搭建了平臺、提供了機會。

        如今,學校有專任教師600余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占40%,碩士以上學歷的占70%,在校生1.2萬余人。每年秋季新生報到,走進美麗的校園,趙惠娥感到無比欣慰。2010年,趙惠娥榮獲“石嘴山市人民政府第三屆功勛獎”,她把所得獎金10萬元全部交給學校作為辦學經費。

        “榮譽是一種肯定,更是一種壓力,壓力與動力并存,責任與使命同在。”趙惠娥表示,今后要努力讓學院早日升格為大學,獲批碩士學位授權點,建成高水平民辦大學,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培養更多應用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寧夏日報記者 李志廷 王鼎 文/視頻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石卿
      【責任編輯】:石卿
      【寧夏手機報訂閱:移動/聯通/電信用戶分別發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